康德
介绍
伊曼努尔·康德(德语: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
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法兰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康德有其自成一派的思想系统,并且有为数不少的著作,其中核心的三大着作被合称为“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这三部作品有系统地分别阐述他的知识学、伦理学和美学思想。
《纯粹理性批判》尤其得到学术界重视,标志着哲学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本体论转向认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巨着,被视为近代哲学的开端。此外,康德在宗教哲学、法律哲学和历史哲学方面也有重要论著。
康德哲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理性(即“范畴”)是人与生俱来的,没有先天的范畴我们就无法理解世界。他的这个理论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康德的道德哲学理论也十分著名。此外他还曾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作品年表
- 1749 论活力的正确评价
- 1755 自然通史和天体理论
- 1762 四个三段论格的错误烦琐
- 1763 证明上帝存在惟一可能的证据
- 1763 将负值概念引入世俗智慧的尝试
- 1763 关于自然神论与道德的原则之明晰性的研究
- 1764 论优美感与崇高感
- 1768 论空间中方位区分的最初根据
- 1770 论感性世界和理智世界的形式与原则
- 1781 纯粹理性批判
- 1783 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未来形而上学导论)
- 1784 关于一种世界公民观点的普遍历史的理念
- 1784 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 1785 约·戈·赫尔德的《人类历史哲学的理念》书评:第一、二部
- 1785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
- 1786 自然形而上学基础
- 1786 人类历史开端的推测
- 1787 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
- 1788 实践理性批判
- 1790 判断力批判
- 1793 单纯理性界限内的宗教
- 1793 论俗语:这在理论上可能是正确的,但不适用于实践?
- 1795 论永久和平、道德形而上学
- 1798 学科之争
- 1798 实用人类学
- 1802 自然地理学
- 1803 论教育学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