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卡波特

Pasted image 20250827214728.png|200

介绍

卡波特从17岁起经常在《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1946年,卡波特凭借短篇小说《米利亚姆》(Miriam)获得了欧·亨利小说奖,成为美国文坛新秀。1948年,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别的声音,别的房间》(Other Voices,Other Rooms),该小说旋即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1951年,他又出版了第二部长篇小说《草竖琴》。同年,他以短篇小说《花房》第二次获得欧·亨利小说奖。1959年他获得美国文学艺术院创作奖,1964年被选为该院院士。

著名的作品之一为发表于1958年的《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描述一个放荡不羁的女人在纽约追逐名利的故事。该小说于1961年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片中奥黛丽.赫本深植人心的完美形象将影片推上了影史经典的位置。

但真正奠定卡波特文坛地位的作品则是出版于1966年的《冷血》(In Cold Blood,又译为“凶杀”)一书。依照卡波特本人的说法,他在《冷血》中采用了独创的“非虚构小说”的文体形式,该文体集传统小说想象力与新闻报道纪实性于一身,开创了美国纪实小说(nonfiction novel)的先河,在对真实人物或事件进行描写时使用小说试的手法,同时带有虚构的指称,是后人纷纷效仿的新体裁。《冷血》正式出版后,盘踞畅销书榜首位长达1年之久,售出了数百万册,隔年改编为同名电影。

阅读记录

卡波特创作的巅峰持续很短,水准也未曾到过世界级,但凭《冷血》的独创性已足以在文学史上留名,其开创了非虚构小说的新体裁。《蒂凡尼的早餐》是最知名的作品之一,随着奥黛丽·赫本主演的同名电影的播出几乎成了时代的记忆。

File 初发表 读完 评分
《草竖琴》 1951 2022-10 8
《蒂凡尼的早餐》 1958 2022-10 8
《冷血》 1965 2022-10 9
《卡波蒂短篇小说全集》 2004 2016-01 7

作品年表

中文名 英文名 体裁 发表 备注
《别的声音,别的房间》 other voices,other,rooms 长篇小说 1948 初次获得知名度作品
《黑夜之树》 a tree of night 短篇小说
《米丽亚姆》 miriam 短篇小说
《无头鹰》 the head-less hawk 短篇小说
《关上最后一道门》 shut a final door 短篇小说
《悲伤主人》 master of misery 短篇小说
《圣诞节的回忆》 a christmas memory 短篇小说
《草竖琴》 the grass harp 中篇小说 1951 根据个人成长经历改编
《花房》 house of flower 短篇小说
《达到魔鬼》 beat the devil 电影剧本
《天真无邪者》 the innocents 电影剧本
《缪斯为谁倾听》 the muses are heard 非虚构小说
《蒂凡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中篇小说 1958
《冷血》 in cold blood 纪实文学 1965
《感恩节的来宾》 the thanksgiving visitor 短篇小说
《三部曲》 trilogy 短篇小说 三个圣诞短篇
《去伊甸园途中》 among the path to eden 短篇小说
《给变色龙听的音乐》 music for chameleons 短篇小说集 1980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