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记》

00 Attachment/s32274541.jpg|150

短评

有短篇中的犀利语风,但故事框架有点拉胯,考虑到不过是11年前的作品,就更加不够出彩。

第一部分对祖父的描写还像回事,可能苏童更擅长写的是革命时代的遗留伤痕(短篇中这种印记无处不在,比如《夜间故事》中的《桥上的疯妈妈》),但对改革开放之后的年轻人心理,就揣摩的非常粗浅了。黄雀、螳螂、蝉的比喻和文中随处的丢魂失魂隐喻有点刻意,对仙女人物的塑造也十分单薄。

整部看下来更像是为了冲茅奖的命题作文,或者是为了影视化而写的。

笔记

众所周知,香椿树街上根本没有什么香椿树,唯一的绿化便是冬青。

祖父的事情是父母的事情,他管不了,也不知道怎么管。他不舍得祖父,但拯救祖父太麻烦,他怕麻烦。保润坐在祖父的大床上,环顾这个阴暗的房间,依稀想起祖父苍白枯瘪的脚掌,脚掌心的皱纹酷似一幅山水画,山势陡峭,水流平缓,他小时候与祖父睡一张床,总是看着祖父脚掌上的山水入睡的。现在他思念祖父,也是从祖父的脚掌心开始,为此,保润有点怅然,又觉得有点好笑。

祖父的雕花大床开始坍塌。八十八对木榫都在忙于告别,它们相处百年,多少有点厌倦,榫头与榫槽的告别共计一百七十六种,都是短促的,音色雷同,喀嚓。再见。如此而已。但是,每一对木榫都有一个共同的遗憾,大床的老主人消失很久了,无处告别,而当年的小主人正在阁楼上酣睡,对于大床的灭亡无动于衷。榫头怀念主人,匆匆留下了一些惜别之语,有的尖锐,有的深奥,榫槽怀念主人,发出了很多声叹息,带着点怨恨,也带着些缠绵。

灰暗的天空微雨蒙蒙,保润记得很清楚,他尾随着父母走进井亭医院的大铁门,有个女孩子打着一顶浅绿色阳伞从门里出来,与他擦肩而过,伞角像一只小鸟俯冲过来,在他脸颊上啄了一口

与祖父的癫狂相对应,春天的保润,更是不同凡响的保润。他专注于利用祖父的身体,搞革新搞试验,研究最完美的捆绑工艺。春天是保润多产的季节,祖父身上的绳结,最多的一天出现了六种花样,所以,春天的祖父,其实更像一面流动橱窗,专门陈列保润最新的创造发明。

看绳索沙沙地切入棉质衣物,咬住那些陌生的皮肤,犹如一条蛟龙游走于草地,丛草无声倒伏,他能够觉察到那些肉体从反抗到挣扎,渐渐柔顺,渐渐空洞,最后开始迎合绳子的思想。

仙女想起自己丢失的那段午后时光,想起那个戴眼镜的男人如何在自己身上蹦来蹦去,大地下沉,耳边回荡着蹊跷的鼓声,她想推开那个男人的腿,偏偏手抬不起来,眼睛睁不开,只觉得自己的身体在鼓声里不断下沉,直到坠入梦乡。她相信,那正是魂儿被勾去的征兆,心里怕了,嘴上不肯认错,哭着质问奶奶,都怪你们!为什么要和鬼住在一起?我为什么不能上幼儿园?

他试着分析自己的生理现象,越分析越纳闷,听说别的男孩梦遗,都与色情有关,他不一样。他的梦遗,总是与羞辱有关,与愤怒有关,甚至与S形有关。

一切都出乎预料,他来复仇,结果他呆呆地蹲在一口大缸边,脸上很痒,脑袋有点晕眩,他的影子蜷缩在地上,又细又瘦,像一滩卑微的水渍。他抬起头,看看天空,天空中的太阳果然是病歪歪的,他觉得自己也病歪歪的,而且下贱,怎么不下贱呢?他明明是来复仇的,现在他眺望着她的窗口,竟然在思念她了。

岁月洗涤了某些触觉的记忆,她现在的美貌与性感,改写了他过去的罪恶,他的负罪感在虚幻中悄悄地变异,升华为某种荣耀,竟然夹杂了一丝甜蜜。他想起一句流行歌曲的歌词:曾经拥有。曾经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