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与地方》

00 Attachment/s29436567.jpg|150

短评

这本书是《恋地情结》的扩展,主要论述了空间这一客体概念(space)如何逐步形成了地方(place)这一主观概念,换言之,是人和具体的地点因何产生了心理和情感关联。

关于空间和时间对经验影响、地方概念产生的论述值得仔细读几遍。比如:

  1. 让我们混淆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的因素是语言。
  2. 在诗人的沉思中和对神秘性的探索中,在迁徙的过程中,空间具有时间意义。
  3. 音乐使人不再察觉时间和空间的方向,是历史和方向性的暂停。
  4. 地方也是时间和空间运动的暂停,跟人心理和生理的分段习性有关(《恋地情结》的延伸)。

另外,关于依恋的尺度,对《恋地情结》中的论述也有所延伸:
一个人对亲切经验的尺度很有限,比如生活的街道,对更大单位(街区)的情感难以随着时间流逝而扩大。对再大尺度(城市)的依恋和归属则需要宣传、象征物和更强的心智。即更多认同来自社会建构而非生理影响,而这更容易被外界力量重塑和打破。

笔记

第一章 引言

有三个主题贯穿本书,分别如下

  1. 生物学上的事实。婴儿只有非常原始的空间和地方的概念,总有一天,他们会获得复杂的认识,那么有哪些学习阶段?人类的身体可以俯卧,也可以直立。将身体直立起来就会产生上与下、前与后、右与左等观念。如何由这些身体方面的姿势、划分和价值观推断周围的空间?
  2. 空间与地方的关系。事实上,空间的意义经常与地方的意义交融在一起。空间比地方更为抽象。最初无差异的空间会变成我们逐渐熟识目赋予其价值的地方。建筑师讨论的是地方的空间质量,同样,他们可以畅谈空间的区位(地方)质量。空间和地方的思想要求它们互相定义。从地方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来看,我们注意到了空间的开放、自由和威胁,反之亦然。而且,如果我们认为空间是允许运动的,那么地方就是暂停的。在运动中的每一个暂停都使区位可能被转换为地方。
  3. 经验或知识的范围。经验可以是直接的和深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和概念性的,即由符号表达的。我们熟悉自己家中的一切,但是,如果我们的国家非常之大,那么我们可能只对自己的国家知道一丁半点。……一个人可能既在概念上又在现实上熟悉一个地方。他可以清晰地阐释思想,但是难以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听觉甚至视觉表达他所知道的。

本书关注人本主义者已经提出的关于空间和地方的问题。它试图系统化人本主义的见解,以概念框架(这里表现为分章节的组织方式)展示它们,从而证明其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如此一来,不仅有思想的人很想对我们自身的禀性——我们体验的能力——了解更多,而且地球的居民实际上也会关注更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的设计。

第二章 经验的视角

第三章 空间、地方与儿童

第四章 身体、个人关系与空间价值观

每天我们都挑战重力和其他自然力,以创建和维持一种有序的人类世界。在夜晚我们屈服于这些力量,并告别我们所创建的世界。站立姿势是坚定的、超然的。俯卧姿势是顺从的,表示接受了我们的生理条件。"stand"是表示大量积聚的词根,与其有关的单词包括"status""stature""statute""estate""institute",它们都意味着成就和等级。

第五章 宽敞与拥挤

对于所有的动物而言,空间是一种生物需要;对于人类而言,空间是一种心理需要,是一种社会特权,甚至是一种精神属性。

第六章 空间能力、知识与地方

第七章 神话空间与神话地方

第八章 建筑空间与意识

第九章 经验空间中的时间

使我们比较容易混淆空间范畴和时间范畴的因素明显是语言方面的。

这是很值得继续研究的一个问题

在诗人的沉思中、在对神秘性的探索中,以及在迁徙的过程中。空间都具有时间意义。在日复一日的个人经历层面上,空间同样具有时间意义。

音乐会使人们不再察觉时间和空间的方向。 与肢体活动同步的有节奏的乐音会使人不再注意有目的的活动,不再注意通过历史性的空间和时间向一个目标迈进。

第十章 地方的亲切经验

事实上存在比我们选择性关注的那些元素多得多的东西可以去体验。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我们意识的焦点和范围。语言在清晰地表达经验领域方面的能力是不同的。绘画艺术和宗教仪式填补了语言所无法描绘的经验领域,它们的用途和有效性往往因人而异。艺术形成了可以感受的形象,以便人们通过沉思冥想获得感受。相比之下,社会性交谈和程式化交流降低了人们的敏感性。

第十一章 对故乡的依恋

宗教要么会将一个民族束缚在某个地方,要么将其从某个地方解救出来。对地方神的崇拜会将一个民族束缚在当地,而普世宗教则给其提供自由。

在将人们牢牢地束缚于某个地方的宗教中,诸神似乎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他们不具有超出其特定住处周围地区的能力;他们回报和保护他们自己的人,但是对陌生人是有害的;他们属于等级性的存在物,这里所说的存在物包括一个家族中拥有等级权威的活着的成员、祖先和死去的英雄的魂灵。这种地方类型的宗教鼓励它们的信徒建立一种强烈的过去感,以及适当的家族感和连续感。祖先崇拜处于惯例的核心。通过这种连续性的历史感而非借助于在超自然宗教和普世宗教中提出的永恒价值可以实现人们的安全感。

第十二章 可见性:地方的创造

一个人生活的街道是其亲切经验的组成部分。更大的单位——街区——则是一个概念。一个人对于当地的街角的情感确实不会自动地随着时间流逝扩大到整个街区。概念取更大的单位需要通过心智的努力获得可见性。之后,整个街区就成为一个地方。然而,它是一个概念性的地方,并且确实不涉及感情。

一个地区的声誉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外部群体的宣传,而非依赖于当地居民。格林林威城市是一个地方,是一个出类拔萃的意义中心。它有许多高度可见的象征物。更为重要的是,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象征物。首先,总而言之,我们可以说无论对于我们自己还是对于其他人而言,人们深深眷恋的地方都不一定是可见的。可以通过诸多方式让一个地方成为可见的地方,这些方式包括与其他地方竞争或者发生冲突,在视觉上制造出突出之处,以及利用艺术、建筑、典礼和仪式所产生的力量。通过引人注目的表现可以使人类的地方变得鲜明真实,而通过使个人生活和集体生活的愿望、需要和功能性规律为人们所关注则可以实现对地方的认同。

第十三章 时间与地方

我们已经简要地考察了时间和地方经验之间的某些关系,主要观点如下:

  1. 如果把时间视为流动或者运动,那么地方就是暂停。按照这个观点,人类的时间由若干阶段表示,而人类在空间中的运动由若干暂停表示。正如可以用箭头、环形轨道或者摇晃的钟摆路径表示时间一样,也可以用它们表示在空间中的运动。每种表示方法都有它独特的暂停或者地方。
  2. 如果需要花费时间来形成对地方的依恋,那么经验的性质和强度的重要性就不只在于简单的持续时间。
  3. 扎根于一个地方是一种不同于具有地方感和培养地方感的经验。一个真正根深蒂固的社区可能拥有圣地和纪念物,但是它不可能拥有致力于保存过去东西的博物馆团体。唤起地方感和过去感的努力往往是有意为之的。至于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有意地做出努力,关键在于心智。如果允许摇动过去的帝国,那么心智会通过将过去转变为所有现有的知识来抹掉过去。

第十四章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