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

00 Attachment/s29807426.jpg|150

短评

梁启超果然是百年一遇的知识人,对李鸿章的定性既需要洞察,更需要勇气。李鸿章可怜之处就是活的太久,后来的命运跟着国运一起脱线了,成了千古背锅侠。这个版本有白话文翻译(民国文字其实也可以不需要翻译,就是看的更轻松一点)。

笔记

重读《李鸿章》

一、维新派眼中之洋务派

二、弱国外交之辨

三、专制体制之弊

四、部族政权之私心

五、余论

李鸿章传(白话文)

第一章 绪论

答案是他是个非凡的人。这个人是非常的奸雄还是非常的豪杰先不说,单是他所处的位置与层次,就不是普通庸人的眼光所能达到的,也不是普通庸人所能随口胡说的。只有理解我这话的意思的人,才可以看我的这本《李鸿章》。

俾斯麦曾经对李鸿章说过:“我们欧洲人把抵御外侮当作功劳,而为了一家的利益残杀同胞,我们不认为这是荣耀。”

但现在这个政府失去了李鸿章,就如同老虎失去了伥,瞎子失去了说唱的本领,前景堪忧,麻烦越来越多,这也是我敢断言的

能造就时势的英雄千年也找不出一个,这就是中国历史陈陈相因缺乏新意而不能产生光耀世界、震撼人心的大事件的原因。

李鸿章不清楚民众的实质,不通晓世界发展趋势,不懂得政治的本源,在十九世纪这个竞争进化的时代,还尝试着小修小补的改良,贪图一时偏安,不想着扩充国民实力,把中国建设成为威名远播的富强国家,却仅仅学习西方的皮毛,取水忘记寻找源头,便安于现状,更靠着一点儿小聪明想要和世界上的著名大政治家相抗衡,出让大的利益,却去争夺一些蝇头小利。

第二章 李鸿章所处的历史位置

简而言之,时代越远,权臣越多;时代越近,权臣就越少。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权臣的数量和实权的消长是和专制政体的进化程度成比例的,而中国专制政治的发达有两大重要原因:一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二是因为杰出君主的努力。

孔子考虑到周朝末年周天子势力的衰弱,希望出现一位能力强的帝王来使天下安定,因此对权臣现象感到深恶痛绝,并建立理论体系和准则,多次强调这一思想。西汉建立后,叔孙通、公孙弘等人借儒家思想的名义强化君权。汉武帝尊崇六艺、罢黜百家,专门靠这种思想来统治天下,皇帝和臣子地位的尊卑越来越明显,天下人这时才开始认为权臣是应被指责的对象。尔后的两千年里,他们都用这种观点作为思想核心来教育民众,宋朝时经过学者的弘扬,这种观点越来越稳固。

要把中国政策失误的责任都归结到李鸿章身上,对李鸿章固然没什么可同情的,但那些执政误国的内阁大臣反倒有理由逃脱罪责,而我中国四亿国民中那些放弃国民责任的人也将无从认清他们的罪责。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从开天辟地以来,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过参与政治的范例,民众被官吏欺压,遭受残酷的对待,没有申诉的途径,想要反抗就只能通过两种途径:轻一点儿罢市,重一点儿造反,这也是事实面前的无奈之举。

第四章 军事家李鸿章(上)

第五章 军事家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

我可以用一句话下一个确定的结论:李鸿章实在是不懂得国家事务的人。他不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不知道国家和政府之间有什么关系,不知道政府与人民所拥有的权力的范围,不知道大臣应当尽的责任。

第七章 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李鸿章(下)

第十章 赋闲时期的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的末路

但上天偏偏不让这场祸乱早日平定,偏偏不让李鸿章早死,就像要为李鸿章专门设立一个位置,让他一生的历史成就一个更大的结果。

第十二章 结论

在十九世纪中,世界各国都有英雄,唯独我国一个英雄也没有,我们又怎么能不指鹿为马,聊作解嘲,把李鸿章推向全世界说:“这是我们国家的英雄。”唉!他适合成为我们国家的英雄,可是却是十九世纪以前我们国家的英雄。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鸿章(一名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