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朕亲临》

00 Attachment/s34344989.jpg|150

短评

以帝王肖像为线索的宋代政治史,算是美术史和政治史的跨学科,初看第一篇《相见难》觉得主题抓的不错。
但文字缺乏整体性,像一堆史料堆砌了还没整理完,想到哪里说哪里,带来不少阅读困难。
主要是叙事逻辑性不强,章节不按时间顺序排勉强可以接受(按主题排),但同一章里的内容也有相当篇幅与标题无关就有点不太妙,一件事还可以在同一章多个位置反复出现,就算刚读完宋朝通史都觉得思维跟不上。大概读完觉得有点浪费了这个主题。

笔记

简介

本书是一部有关宋代政治史和艺术史的通识读物。作者黄博围绕宋代帝王肖像的史实与逸事,看图说话,分析考辨,绘制出一幅别致的宋代政治生活画卷。全书以轻快的文笔驾驭严谨的学术主题,拥有象征意义的宋代帝王肖像,在两宋的外交往还、军事对峙中发挥了“如朕亲临”的神奇效果,更在北宋的败亡离散中,催生出一幕幕“誓死保卫御容”的动人故事,体现出帝王肖像的视觉展示对于皇权运作的重要性;同时,透过御容殿的迁转与重建,以及皇帝肖像对神仙与先贤圣人的“角色扮演”,揭示了仪式背后皇权与士大夫、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博弈,为宋代政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全书图文并茂,彩色印刷,兼具学术严谨性与阅读趣味性。

格言

序一 皇权的写真

伴随着行政制度的日臻完善,皇帝在很大程度上从行政长官的角色中脱出,皇权逐渐走向象征化。

序二 史学的另一个责任

楔子 相见难

辽兴宗此举是想通过交换各自皇帝画像的方式“以代相见”,来一场“如朕亲临”的虚拟会晤,以便进一步加深两位皇帝间的“兄弟感情”。对此,宋朝群臣在内部经过一番讨论后决定把仁宗的画像送给辽兴宗,以慰其思念之情。

可惜辽兴宗并没有等到宋朝把仁宗御容送来,就撒手人寰,相识二十多年的两位“老朋友”终究是相交一场,却始终缘悭一面。

事实上,对辽朝和宋朝而言,御容是否能够展现出帝王气度,真的会影响国运。宣和初年(1119),宋朝安插在辽朝的探子回报说:“辽天祚帝的形貌有亡国之相。”

回到开封后,他拿着画好的辽天祚帝像去见宋徽宗,并说:“天祚帝看上去就没有个皇帝的样儿,臣已经画好他的画像呈进陛下。如果从天祚帝的面相上看,辽朝亡国只在旦夕之间,请陛下赶快趁此机会出兵进攻辽朝。兼并弱小,现在正是时候!”宋徽宗听罢大喜,由此坚定了他攻灭辽朝、收复燕云的决心,史称徽宗拿到天祚帝的画像后,“燕、云之役遂决”。

第一章 背起“太宗”去投河

第二章 祖宗的流亡

第三章 东南有王气

第四章 带着“皇帝”上战场

第五章 无奈的分离

第六章 重建

第七章 遗像与写真

第八章 神仙颜值

第九章 最后的角色扮演

尾声 看脸时代来临

后记 载酒江湖细说

致谢

精彩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