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氏451》
- 《华氏451》,雷·布拉德伯里,上海译文出版社,读完:2022-07,评分:8/10
短评
前半篇因翻译抑或文字问题没太投入进去,但后面又非常好!最美的是读书变成了信仰,定义了人类的存在价值。正如古基库尤谚语所说:当一个人死去,我们就失去了一座图书馆。
笔记
人人并不是生而自由平等,并不像宪法上说的那样,人人是被造成平等的。人人都是彼此的镜子;这样才会皆大欢喜,因为这样一来就没有见高山而渺小的感觉,无从怯懦、无从评断自我了。(p.63)
不,不,你要找的东西并不是书!你要找的东西在旧唱片、旧电影、老朋友身上才找得到;要在大自然和自己内心寻找它。书只是储存许多我们生怕自己会忘却的东西的一种容器。书本身毫不神奇,神奇的是书上说的东西,是它们如何将宇宙的一鳞半爪缝缀成一件衣裳。……我们缺少了三样东西。(p.90)
第一样,信息的质。第二样:消化信息的闲暇。第三样:依照前两样的互动所获得的知识来行为的权利。(p.92)
第一样:你知道像这样的书为什么如此重要吗?因为它们有质。……它代表肌理。这本书有毛孔,它有特征,这本书可以放在显微镜下检验。你会在镜头下找到生命,丰盛无垠。毛孔越多,每一平方英寸所真实记录的生命细节就越丰富,你看见的越多,也就越‘有知识’。总之,这是我的定义。清晰的细节。崭新的细节。上等的作家经常触探生命,中等资质的作家轻描淡写它,等而下之的则是强暴它之后,任它招蚊惹蝇。(p.90)
质,信息的肌理。(p.91)
老头儿点头。“不事建设的人必定破坏。这就跟历史和少年犯一样,自古皆然。” (p.98)
太阳天天燃烧。它烧掉了时间。就算没有它的助纣为虐,世界照旧仓促轮回,绕着它自个儿的轴心旋转,而时间忙着燃烧岁月和人。所以,要是他也帮着消防员们一块儿焚书烧屋,而太阳又烧掉时间,那么一切都给烧了!(p.153)
等战争结束,总会有那么一天、一年,我们可以重新写出这些书,把那些人一个个找来,背诵他们记得的知识,再把那些知识付梓成书,直到另一个黑暗时代来临,届时我们或许得从头再玩一遍这把戏。但这也正是人类奇妙之处;人类绝不会消沉厌弃到放弃从头来过的地步,因为他非常明白这样做是重要的,值得的。(p.167)
他们沿河岸南行。蒙塔格极力想看清楚这些人的脸孔,他记忆中火光下的一张张布满皱纹、疲惫的脸庞。他是在寻找一线光明、一股决心、一种战胜那似乎并不存在的明天的得意。或许他原本预期他们的脸孔灼灼闪烁着他们所携带的知识,散发出如灯笼般的内在光辉。但是所有的光辉均来自营火,而这些人似乎跟普通人没有两样,就像是跑完了一段长跑,经过漫长的寻觅,见过美好的事物被毁,到如今垂垂老矣,聚在一起等待曲终人散,灯枯油尽。他们并不肯定自己脑中携带的东西会使未来每一个日出散发出较纯净的光辉,他们毫无把握,除了确知那些书贮存在他们平静的眼眸内,那些书完好无缺地等待着,等待来年可能会出现的那些指头或干净或脏污的顾客。(p.168)
格兰杰说,“还有,牢记一个念头:你并不重要。你什么也不是。将来有一天,我们荷载的东西也许能帮助某个人。但即使是许久之前,我们手头有书的时候,也并没有运用书中得来的知识。我们一味侮蔑先人,一味唾骂所有可怜的故哲。往后这一星期、一个月、一年,我们会遇见许多孑然孤零的人。等他们问我们在做什么,你们可以说:我们在记忆。这样我们才会终究获胜。将来有一天,我们会记住太多东西,因此制造出有史以来最大的铲子,挖出旷古绝今的大坟墓,把战争铲入墓中,封起墓穴。走吧,我们先去建造一间镜子工厂,往后一年只生产镜子,对镜好好审视自己。” (p.177)
蒙塔格起步出发,半晌发现其他人也跟在后头,往北而行。他感到错愕,于是移到一边让格兰杰先行,但格兰杰看看他,颔首示意他继续走。蒙塔格领头前行。他看看河面、天空和那条通往农庄,通往贮满干草的谷仓,通往许多人深夜离开城市途中曾经路过之处的生锈铁道。将来,一个月或半年内,绝不超过一年,他会再次经过此地,独个儿,而且不停地走,直到他赶上人们。
但眼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从清晨直走到中午,而若说这一行人沉默无言,那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要思索,太多东西要记住。或许稍晚,待日上三竿,温暖了他们之后,他们会交谈,或只说些他们记得的东西,好确定它们存在,确定那些东西安然存放在他们心中。蒙塔格感觉到字句缓缓颤动,徐徐酝酿。一旦轮到他开口时,他能说什么?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他能贡献什么使此行轻松些?凡事都有定期,天下万务都有定时。对了。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对了。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对了,就这些。但还有什么。还有什么?有什么,什么……
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树上的叶子乃为医治万民。
对,蒙塔格心想,就是这句话,我要留待中午。留待中午……
待我们抵达城市。(p.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