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艺术》
- 《今日的艺术》,冈本太郎,新星出版社,读完:2023-02,评分:8/10
短评
“今日的艺术:不能精巧,不能漂亮,不能舒服”,来自日本艺术大师冈本太郎的哲思,最初发表于1954年,是他对现代艺术的完整思考。
观点不难理解,可以读到其对现代艺术精髓的描述:一种重塑自我的激情、对抗自我异化的努力,也是超越时代的永恒创造。
笔记
无数艺术“小白”的启蒙书,和年轻艺术家的必读书。作者是日本负有盛名的建筑大师,也是《老妓抄》作者冈本加乃子的儿子。
第1章 艺术为什么存在
生活的喜悦
每个人都只能活在当下,确信每个瞬间都有其意义,由之而来的喜悦就是“艺术”。这种喜悦被表现出来,就成了“艺术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个人都像零件一样发挥着作用,迷失了目标,更看不到整体。人们离生活的本质越来越远,连感知的能力都渐渐丢失。这就是“自我异化”。
用一句话概括艺术的作用,那就是激发重塑自我的激情。现代人的不幸、空虚、异化和其他种种负面情绪都会在这一点上化作能量,喷涌而出。力量或才能不是最关键的,就算力量微小,也能在无力的状态下表现出全身心的感动,由此让观者去触碰人生意义。
第2章 所谓“不懂”
“八字”文化
自然主义的源泉,实质上是否定十八世纪之前西欧脱离现实的贵族文化的精神。高举写实主义大旗的法国著名画家居斯塔夫·库尔贝说过:“美就在自然中。它是现实的,并在现实的基础上以各种形式被人所发现。”
看不懂的画作之魅力
简单说,超现实主义想把那些不会受常识与八字文化约束的、人类原原本本的欲望和感动如实展现在作品中。因此,超越美、理性与道德就是超现实主义者的信条。超现实画与抽象画相反,站在不合理、反美学的立场上。
第3章 何谓“新”
艺术总是新的
艺术必须是新的。从这个角度看,无论在哪个时代,艺术都是人们尊崇的对象。但我之前也说了,正因为它是新的,才会受到极为严苛的非难。艺术家都需要忍耐与时代相反的评价与矛盾,靠勇气与智慧跨越难关。
艺术绝对不会以同样的方式重复出现。人们虽然会坚持美术的传统,但同样的形式与内容绝不会出现第二次。
前卫与现代主义
一言以蔽之:现代主义者会贴合时代,追随当时的审美,而真正的艺术家始终抱有批判态度。
问题是,在抵抗中诞生的东西,与那些后来问世没有遭遇过抵抗的东西所包含的气质和内涵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暗藏激情,是纯粹的艺术表现,是通过巨大努力与心力打开自我后在痛苦的试炼中抓住的某种东西。后者则是利用前者制造的、就算抱着惯性的心态也能接纳的东西。前者是具有悲剧色彩的先驱,后者则有谁都放心接受的、与流行相符的别致,即所谓的“现代主义”。
其实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层面,一面是追求安逸的生活——没有这样的追求就没法活下去;另一面则觉得“光这样还不够”。再追求安逸的人,内心深处还是会有这样的冲动。也就是说,人类蓬勃的生命力终究会促使我们对真正的前卫和艺术家的创造产生共鸣。
真正的艺术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落伍,因为它能带来无穷尽的新鲜与感动。真正的创新艺术不仅具有它诞生之时的新鲜冲击,更有能超越时代的永恒生命。
第4章 艺术的价值转换
今日的艺术,不能精巧,不能漂亮,不能舒服。
在传统的价值观中,杰出的艺术作品必须符合某些固有标准。但是在我看来,那些完全不符合标准却拥有强大的力量,能震撼到每一个人,彻底颠覆并改变人们生活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
第5章 画是所有人都要创造的东西
不入流的画家们
到了十九世纪末,纯粹的市民艺术——印象派终于诞生。
尽可能画得精巧曾是画家的目标,如今,“笨拙”反而成了当代艺术家的一大追求。毕加索也曾明确表示:“我正是靠着一天比一天画得难看得到了救赎。”这不光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还道明了现代艺术的本质。也就是说,“画得好”这个绘画的绝对条件与传统价值已经被完全颠覆了。这就是我在上一章中提到的“艺术的价值转换”。
不需要高明技艺的时代
今日的新艺术也包含着技术的现代性,它也不是以高超技艺见长的“神秘产物”。
让自己跃跃欲试,而且能立刻描画的那种简单、有生活感的积极的作品,才是今日的艺术与今日的美。
每个人都能画,也必须去画
一听到“随便画画看”“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就觉得难,画不出来,这正体现了我们对“自由”的不自信。
孩子与画
但是杰出艺术家的作品所特有的爆发性的自由,是他们用全身心的能量与社会对抗、交战的成果,是在打破各种坚固而厚重的壁垒之后绽放出的自由感。对抗的力量越强大,艺术家在忍耐中蕴蓄的能量也就越强。这种人性的力量,会转化成震撼人心的感动,蕴藏在作品之中。
第6章 我们的根基
日本文化的特殊性
大体来说,这套文化体系发源于室町时代,因德川幕府三百年的封建体制与锁国政策固定下来。以歌舞音曲、茶道为开端,语言、服饰、建筑等各种近代日本的生活方式大多都是在这段时间成形的。当然,这些文化都和现在的生活脱节了,与之前奈良、平安时代的文化也有本质上的不同。我不认为它是日本文化本来的面貌,而应该将这种近代的失衡潮流当作研究日本文化变得不合理、空洞的材料,冷静地加以观察。
艺术与艺道
从古埃及到今天,艺术形式始终在变化,从没有出现过重复。每翻开一页,呈现在眼前的都会是崭新的面貌。也就是说,艺术必然带有革命色彩,是作为“永恒的创造”不断发展的。这就是艺术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