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

00 Attachment/s34145947.jpg|150

短评

明治时代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自然与心理的交替描写,如今看起来有点过时。不过这本书科普了日本曾经的“种姓制度”——非人与秽多。明治时代是“破戒”的开始,但出身对人的影响似乎延续至今。

笔记

第一章

如同居住在东海道沿岸的许多秽多种族一样,他们这一族和朝鲜人、中国人、俄罗斯人,以及从不知名的海岛上漂流、归化过来的异邦人的后裔不同,他们的血统来源于古代武士中的败逃者,虽然贫困,但都不是被罪恶玷污的家族

父亲还特别嘱咐他说:秽多子孙的处世秘诀就是隐瞒出身,这是生存的惟一希望,惟一办法。父亲告诫他:“不管碰到什么事,不管遇见什么人,千万不可吐露真情。要知道,一旦因愤怒或悲哀而忘记了这条戒规,那就会立刻被社会抛弃。”

他一生的秘诀说来就是这么简单。“隐瞒!”——这两个字概括了戒规的一切。

人的同情心是很微妙的,有时反而会使你不愿去触及事情的底蕴。

第四章

丑松现在恢复了一点勇气,能够看得明、悟得清了。他眺望着眼前的郊外的景色,胸中泛起了对种种往事的回忆。他想起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自己也正是这样随便躺在田边看着收割庄稼的情景。他想起乌帽子山一带山岳的斜坡,想起了连接斜坡的田地和石墙;他还想起了田间小道,那里生长着耷拉着枯叶的白茅、野菊和各种杂草。当秋风掠过原野、掀起金黄色波浪的时候,他便去逮蚂蚱,追田鼠,晚上围在炉边听狐狸、狗獾变人的童话,或者听山里流行的幽灵的传说和无拘无束的民间男女的爱情故事,听完了就纵情大笑。啊,那时还没有尝到作为一个秽多的辛酸呢。那是遥远的过去,那个时代在现在看起来大有隔世之感!

丑松又想起在长野师范学校读书时的情景。那时候,他对社会一无所知,自己不怀疑别人,也不被别人怀疑,觉得自己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成天价在一起打闹取笑。他想起了学生宿舍里的愉快生活,想起了管理宿舍的红胡子,想起了食堂里麦饭的香味。他还记得校门口那座小糖果店的女掌柜的模样,因为在抽签游戏中经常轮到自己去那家小店买东西。他想起了晚上就寝的钟声响过,红胡子巡视的脚步声在走廊里逐渐远逝的时候,一时死一般静寂的同学们又都爬起来,在黑洞洞的寝室里沉醉于天南海北的纵谈。最后,他还想起了那时曾经登上往生寺的山头,站在萱草丛生的坟墓旁大声呼喊……一生的变化该有多大啊!

你知道吗?舍给寺里的志保,连同省吾,还有已经死去的老大,这三个人都不是我现在这个老婆生的。我的前妻同样是饭山藩士的女儿,是在我们家光景还好的时候嫁过来的,她死的时候家境也还不像现在这样衰落。所以,每当我想起她来,就不能不想起我一生中最幸福的年代。我只要喝上一盅酒,就准会回忆起那个时代的情景。

的确,我家里只要产生矛盾,肯定是为了孩子的事,因为有了孩子,夫妇就得常常吵嘴;又因为夫妇常吵嘴,孩子也就不断增多。

第七章

旧习俗的可恶之处,就在于秽多死了之后无权葬在普通人家的墓地上。这一点父亲十分明白。他生前为了儿子甘愿在山沟里受苦,死了也是为了儿子而甘心情愿长眠在这块牧场上。

第八章

一路上,丑松不断说着话,总想把心里话说出来。他想只要把这件事说出来,自己的真情实意就会通向前辈的心灵深处,自己就可以更加去亲近这位前辈了。然而想说又说不出来,只得时时停住脚步叹息。秘密,有关生死的真正秘密,尽管对方和自己身世相同,又怎能轻易泄露呢?他想说又犹豫不决,一犹豫不决又自然责怪自己,丑松内心里充满了畏惧、迷惘和烦闷。

第十一章

啊,如果不为自己是个秽多而悲叹,也不会有如此深切的怀思。不至于如此决心舍弃年轻的生命,也不会如此景慕人世的欢乐,以至于有着超出众多青年二倍三倍的感受与痛苦。越是为奇诡的命运所误,心中越是充满如此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