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城》
──让我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们
──你们是一点也用不着担心的
短评
《我城》是今年最美的相遇,晚了几十年才读西西。不过我们的城市化落后了几十年,之前读也不一定理解的更好。自创顽童体,段落结构、文字风格、包括中文标点符号的使用都有开山之意。
本书用文字勾画出上世纪70年代香港市民生活的风情画卷,从哪一段读起都很有趣味。不过要对香港城市发展史有较多了解:新商场、码头、公园、电信设备、水利设施的兴建;火葬、郊野户外、全民赛马、赴澳门娱乐等生活方式的转变;大逃港、清洁运动、储水运动、石油危机等时刻伴随的政治与环境危机。
随经济起飞形成的狮子山精神,同时飘浮且矛盾的身份定位在各处隐现,是香港朦胧的本土意识在文学中的起点。
那样蓬勃的年代,乐观而左派,想象一切问题都会被人类解决。怀着这份感情看到最后一页,是会落泪的。50年前阿果对陌生人在电话里的呐喊,如今余音绕梁。
笔记
1
刚才,穿着一双白色凉鞋的悠悠在大街上晒太阳,晒太阳的地方,是海港大厦门口的空地,叫做肥沙嘴。人们在那里走来走去,除了晒太阳,还可以看海,或者,看船。船上的水手,会拿着好长的水龙喉,在距离数丈的远程外,表演如何洗擦锚上的泥沙。有时候,船的四周是小艇,忙着替船洗脸。此类事,在家里站在窗前是没得看的。
海运大厦是香港尖沙咀著名的建筑,位于维多利亚港沿岸,原址为九龙仓码头的一部分。1960年代,九龙仓集团计划将码头用地重新开发,1963年斥资逾7,000万元,将原有的第一号码头重建为四层高的海运大厦,并于1966年3月22日由港督戴麟趾主持开幕。海运大厦当时是亚洲第一个购物商场,也是香港最早的大型商场,兼具邮轮码头和购物中心功能,能停泊两艘5万吨级邮轮。它在港澳地区的邮轮码头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直到2013年启德邮轮码头启用前一直是主要的邮轮客运大楼。
海运大厦作为尖沙咀海港城的主要组成部分,与香港的旅游、零售和邮轮经济密切相关,是香港历史上第一个将码头功能与购物中心结合的里程碑建筑,见证了香港商业和城市发展的重要阶段。
事实上,悠悠喜欢用手洗衣服,她并不特别喜欢机器。电梯是一种不必动用两条腿攀楼梯的机器,同时却又是停电的时候会把人困在一个小室内的发明。公共汽车的按钮是一个可以控制闸门的开关和计算乘客车资的机器,但同时亦是一种会令两名售票员及一名守闸员失业的发明。
有时候,屋顶上面会有猫上来舒展一下;此刻,猫是不会上来的了。屋顶上有的只是一把把奇异的梳子,它们整齐地并列着,朝着同一的方向,伸出它们的巨齿。从此,年轻的候鸟们,可以独自到南方来了吧。
3
超级超级市场这个片集在最近一次全镇电视节目收视率统计表上,排了最末的一名,因此,自下星期起,这个时间的电视片集,改为播映一出古典伦理纯情歌唱剧集,名曰樊梨花。
4
信封上是我的名字,即是阿果;以及地址,即是绿林区白菜街一百九十九号胡萝卜大厦第十一层第十二楼B后座。当邮差之不易由此可以想象。信封上的地址,其实不再是我的地址,我如今住在木马道一号。
信封上的字,并不是任何人用手写的,而是一只机器的字迹。这种机器的注册名号叫打字机。它的体积比钢琴小,声音比钢琴单调,学习时间比钢琴短暂,艺术价值比钢琴低微,售价相对地比钢琴便宜,属于正比例,不可不知。
他们请我去作体格检查的场所叫牛角健康院。牛角健康院在牛角尖码头附近。牛角尖码头附近的一些店,内里的电话一律粉红色。
牛头角码头是昔日香港的一座渡轮码头,位于九龙牛头角填海前的海旁,约于现今定富街近定富楼对开。码头于1956年落成,可从水路往来铜锣湾及北角、筲箕湾和茶果岭。1960年代的填海工程,使牛头角码头迁往观塘海旁,是为观塘码头。
牛角健康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我离去时,给了我一纸卡片。它原来是一种奇特的邮票,我接过后,即变成该自行跑路的邮件,因此,不久后,我就把自家寄到白雪公主大厦去了。
噢,忽然记起一首歌来了,我只会哼两句,名字好像叫“都很好”,是这样的:那个老太阳照在头顶上其他都是不要紧的啦。
那个老太阳照在我的头顶上,那个十八世纪,十五世纪,二十七世纪,三十九世纪的老太阳。从明天起,我可以自家请自家吃饭了,我可以请我娘秀秀吃饭了,我可以请我妹阿髪吃饭了。我很高兴,我一直高兴到第二天的早上还没有高兴完。
于是。都没命价地一起朝山顶上跑。它们每天都这样做,而且,总是在早上八时即发动起来。那些攀山的电车,因为见得多了,一点也不觉得奇怪,不过,对于车内的旅客来说,却是别致的风景。这些电线杆跑到了山顶上,刚站稳脚步,呼吸平伏了一点,却发现有人在烧沥青修葺屋顶的平台。
5
于是,阿髪有了两个愿望。那是在闹钟响了之后,放下作业簿的时间内写下来的,记了在一本拍纸簿内。她的愿望,其中有一个和阿果相同,它们是:一、到世界各地去旅行二、将来长大了要创造美丽新世界
千秋和滑梯附近都设有公园椅。以前,所有的椅都草绿色。后来,公园椅不高兴老是一种颜色了,所以,有的就去了做鲜橙椅,有的又变作了蛋黄椅,有的则是野草莓椅。不过,仍然有一两张喜欢承继悠久的传统。
这座有红头木马的公园,是一座很小的公园,所以,它的身份证明书上的名字盖着“休憩公园”几个字。
6
事实上,自从城内推行清洁运动以来,公园里的废纸已经做到能够自动集中在废纸箱内。这自然是一件值得竖起大拇指来的事。
香港70年代的城内清洁运动始于1970年12月,当时成立了全港清洁运动委员会,展开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这场运动通过电视短片、电台声带、海报、报纸报道以及洁净比赛和巡回展览等多渠道进行,推行垃圾分类和环境卫生的理念。
在1972年,香港政府创造了“垃圾虫”这个漫画形象,用以代表乱丢垃圾的人,成为检举乱扔垃圾者的花名,清洁运动也围绕这个形象展开,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宣传方式包括使用“乱抛垃圾,人见人憎”的口号和“怒目而视”的宣传标志,并且提高了对乱扔垃圾者的罚款和执法力度。
此外,1974年教育署成立了“少清队”,鼓励学校学生参与环境清洁,1975年被定为清洁年,针对年轻人开展宣传。1976年首次推行“清洁组长计划”,鼓励野餐和远足人士自觉清理垃圾。
这场运动在八十年代进一步强化,警方参与检控违例乱丢垃圾人士,罚款提高至5000港元和最高6个月监禁。宣传方向也逐步从强硬转向关爱和自觉,强调“清洁香港,人见人爱”的理念,并通过明星如谭咏麟演唱的宣传歌曲《一于响应》提升社会影响力。
说这话的人,是麦快乐的邻居,那人因为喜欢晚上躲在床单内读恐怖小说,所以常常会跑过来问麦快乐借手电筒。最近,这个城市因为地方小,墓地不够,开始推行火葬。
8
电话只要装妥了线路,就可以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了。于是,警署就说了,请电九九九。廉政公署就说了,请电二六六三六六。
我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曾经碰见过这样的作文题目:我的志愿。我当时是这么写的,我说,我将来长大了做邮差,做完了邮差做清道夫,做完了清道夫做消防员,做完了消防员做农夫,做完了农夫做渔夫,做完了渔夫做警察。当时,我的社会课本上刚好有这么多种各行各类的职业。
坐在茶楼这边围著吃饭的两桌人,几乎有一半以上正在埋首仔细阅读动物报。他们把报纸摺成一半又一半、一手持著笔,在动物的名字上打圈划线。看他们的样子,彷彿过一会儿就是大考的样子。
始于1841年,最初是由英国殖民政府引入的贵族娱乐活动。早期的赛马活动主要在跑马地(Happy Valley)举行,1844年首次在跑马地马场举办赛马。1884年,香港赛马会正式成立,负责管理赛马活动和组织赛马赛事。
赛马起初仅限富有人士参与,随着博彩活动的引入和规则的完善,赛马逐渐普及成为大众娱乐。1920年代开始发售马票,赛马日益成为香港文化的重要部分。二战后,赛马活动迅速发展,1960年代起,跑马地马场赛事备受欢迎,1971年香港赛马会实现职业化,聘请专业骑师,并开设夜马赛吸引更多观众。
有一个人,伏在饭桌上睡熟了。据说,他昨天放工后即乘船赶了去马加澳。到了马加澳,他闯进一艘贼船,从傍晚七点左右杀起,杀到翌日的早晨,才赶船回来。
香港人在70年代大量前往澳门赌博,既是由于香港禁赌政策,也是因为澳门博彩业的合法化和兴旺,成为香港人娱乐和经济活动的重要部分。
9
空置楼宇的对面,是一间规模比较大的汽车行。车行的玻璃窗橱里,整年不停展览六、七辆新车。有一次,展出的却是一辆极古老的车子,人坐在里边,好像坐花轿一般。
当出殡的行列离去不久,远远就有一支别的行伍迎面而来。这次,却是一番欢乐的气象,带头的两个人原来是道士,他们穿著绣上八卦的红袍,手持一枝枝如波板糖似的响铃,一面走一面敲。玎玎玎。随行的几名乐师,吹奏起节日庆典的中式乐音。然后是好多人抬著红木托盘盛著的烧猪,猪头上都插上花朵。
在这个城市里,每天总有这些那些,和我们默然道别,渐渐隐去。
10
于是你开始踏步回家。你走了一段很长的路,走了许多时辰。平日,你会乘搭车辆,但今天,街上的车辆很少,你见到的车,都是捆扎了的包裹。你回到居住的地方,迎面蒙着一块巨大的塑胶布,你看见你熟悉的窗子就在布内,它和其它无数的窗子一般,在灰白色的布幕里面,如疲乏的眼睛。你站着,看了一会,然后说,啊,那么可以去流浪了呵。你一直希望独自去流浪。
11
电视台的新闻评述员,看见市民如此积极储水,扔下烟蒂,忍不住说,他从来不曾见过别的城市发挥过类似的同舟共济精神,因此很是感动;同时,他忽然对人类、世界,重新充满信心。对于这个晚上发生的不寻常事件,他发表了他的感想:
对于这个世界,你是不必过分担心的。你害怕石油的危机会把我们陷于能源的绝境吗,你看看,我们不是安然度过了吗。你为了水塘的干涸而惊慌恐惧,认为我们即从此要生活如同沙漠了么。你看,及时雨就来了。
由于人口急剧增长,经济稳步成长,以及早期共用东江水供应的不稳定性,70年代香港经历了重要的储水运动和供水系统建设,供水工程成为首要的基建项目,新兴建的水塘工程,规模相当庞大。当中著名的有在海上兴建的船湾淡水湖和万宜水库。
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主要指发生在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全球性能源危机,石油危机推动了香港政府和社会在节能、能源供应多元化、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努力,使香港经济更具弹性和抗风险能力,为后续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 第一次石油危机始于1973年10月,因沙特阿拉伯带头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导致全球油价暴涨,价格上涨近300%。香港作为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贸易港口,经济增速从1973年的12.5%大幅降至1974年的2.8%,失业率上升,社会经济受挫。股市也出现暴跌,1974年恒生指数暴跌61%,市场信心受困。
- 第二次石油危机发生于1979年,因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带动油价再次飙升,全球经济陷入滞胀(经济停滞与通胀并存)。但香港经济受益于房地产市场繁荣,在1979至1981年间继续实现两位数增长,较好地度过危机期。直到8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裂,负面影响才显现。
对于这个世界,你无需感到绝望。你何必为了暂时显现的环境污染,人口膨胀等等的片面迹象,而下定判决书,以为地球不再有能力继续生存下去呢,你当然看见工业文明带来灾害,你又预知机械将取替人类在星球上的位置,但这一切,不过是地球在向我们发出戒备讯号,要我们提高警惕,当我们身处舒适写意的时刻,不可过分奢侈,不要任意挥霍,令我们的消费超越地球的供应。我们难道不懂得该好好珍惜我们这美丽的星球吗。
12
到假日,麦快乐就快乐了。他会找来阿傻,阿傻的朋友,以及,阿傻的朋友的朋友。大家都穿上便服,胶底鞋,大清早即往郊外跑。他们有时去爬山,有时去捉蟹,有时跑到离岛。这个岛城有许多离岛,所以,麦快乐总有地方去。
早期像西贡这样的地区因距离市区较远,交通不便,主要以渔村和农业为主,直到1948年西贡公路通车后,出入便利得以改善,逐步成为港人郊游的热门“后花园”。
1960年代至70年代,随着人口激增和经济发展,政府开始规划和建设郊野公园,如1976年成立郊野公园系统,保护自然环境并为大众提供休闲空间,鼓励亲近大自然。大东山、凤凰径、大浪湾、西贡等地成为市民喜爱的远足和度假地点,传统的渔村和农庄逐渐转型为休闲旅游区。行山和郊游成为市民周末生活的重要活动,提供了远离都市喧嚣、亲近自然的机会。包括文化人士和旅行爱好者在内的人们纷纷参与,形成了丰富的郊游文化和远足文学。
在这个小小的城市里,其实有许多地方可以去走走。每天有那么多游客到这里来,还有不曾来正期望能够来的人。人们到这里来,想来看看这里的渔船、来看看海港、来看看炎夏白日下的沙滩,以及夜晚满城灿烂的灯色。
这个人,并不是被放逐的囚犯,也不是来接受惩罚,他是到孤岛上来过三天独立的鲁宾逊式生活,这是青年领袖训练营的课程之一。孤岛原来是训练青年领袖的。在过去的几天里,他曾在营内生活,每天五点半起来,和其他受训的青年一起,穿着泳衣、白鞋,绕宿舍的场地跑十个圈。然后跑步到码头旁边的海滩去,浸在水里。即使是严冬的十二月,他们也必须浸在水里。
香港政府与社会各界认为需要培养未来社会的青年领袖,于1969年12月22日成立了“少年领袖团”(当时隶属于“皇家香港军团(义勇军)”)。1970年12月开始正式训练第一批少年领袖,旨在通过严格的训练环境,培养14至17岁男孩的品格、领导才能及服务社会的精神。
只要看见别人高兴,阿傻就也高兴了。这就是为什么阿傻喜欢远足的缘故。当你跑到离市中心老远的地方,你总可以看见许多笑着的眼睛鼻子。大家的脸都红红的,衣服宽阔舒服,脚步轻松。在市中心,你看见的是什么样的脸面呢。睡不醒的眼睛,自言自语的嘴巴,两边徘徊的耳朵,赛跑也似的腿,出冷汗的双手,伤风鼻子、手肘、拳头。
──你的国籍呢
有人就问了,因为他们觉得很奇怪。你于是说,啊,啊,这个,这个,国籍吗。你把身分证明书看了又看,你原来是一个只有城籍的人。
当有人问过了炮会不会有一天忽然又轰的一声响起来之后,这人继续发问,这次,他问的不是大炮,而是和他一起来的同伴,他问:如果这炮忽然有一天又轰起来了,你怎样呢。你会逃走吗。你会守著这个城吗。
13
阿傻说不如去求一枝签吧。他不知道从什么场所拿来一把香,插在香案上,又去把签筒双手执抱,然后跪在蒲团上摇响了。骨落骨落,不久就有签落在地上了。第一次签落了两枝。阿傻把签拾起来,放进筒内,又摇一次,这次,他摇出了一枝签。
──你求了些什么呀
大家问。
──天佑我城
他说。
14
来了许多的难民,阿游说。他们有的越过一座座山,成千成万一起漫山遍野从同一的方向步行而来。他们有的穿布鞋、有的穿胶拖鞋、有的赤足走路。不管是哪一类型的脚,都起了泡。
又称偷渡潮,是指建国后内地人大量偷渡至香港的现象,持续至改革开放后才减少。
自1951年中英封锁边界开始,大规模的逃港包括:1957年公社化期间;1961-1962年自然灾害后期;1972年左右的文革后期。——《我城》中提到的应该是文革后期的逃港。
15
最近,苹果牌小说出版社有了一种新产品,那是经过多年试验出来的发明,叫做即冲小说。它的特色是整个小说经过炮制之后,浓缩成为一罐罐头,像奶粉一样。看小说的人只要把罐头买回去,冲咖啡一般,用开水把粉末调了,喝下去就行了。喝即冲小说的人,脑子里会一幕一幕浮现出小说的情节来,好像看电影。
16
我们没有使什么倒下,我们竖立。我们不破坏,我们建设。我们在山野田间种植一列一列机械的树木,这些树木也是绿色的,伸展出十条八条弦线般的叶子。这些树,替前面那些荒凉的小村带来外面的消息,带来远方的声音。
17
这天,广场上有许多人抬起头,朝一座如希腊神庙般的建筑物仰望,建筑物顶上有一座女神雕像,女神手握一把天秤。他们所以这么看,又指指点点,原来是因为女神手持的天秤不知怎么竟不见了。
另一把尺说,显然是太空船在天空中飞来飞去,这就是科学幻想小说。有一把尺则说,把一件衣服剪了个洞,分明是达达主义。又有一把尺说,把身分证用塑胶封起来,可不就是新写实主义了么。另外的一些尺继续说的是:讲许多蚂蚁蜜蜂的是自然主义,在海滩上种花是存在主义,等等。住在大厦顶楼上的人看见尺们量了半天,量出来的竟是一大堆的主义,不禁摇摇头。他把尺们捡收起来,扔到牆角去了。而那堆尺,继续在牆角不停地发表它们的量度观感。
住在大厦顶楼上的人于是点点头。他看的这一堆字纸,里面有这些人:一个喜欢唱烘面包烘面包味道真好的阿果、一个和一只闹钟生活在一起的阿发、一个画了一只有四只足趾的河马的悠悠、一个知道什么地方有菠萝的阿傻、一个满屋子挂满辣椒的麦快乐和一个会做很好很好的门的阿北。
18
如果我要拨一个电话出去,我还可以拨给麦快乐,就问他:你的工作愉快么。再问问他,你的辣椒怎样了。当我提起电话的听筒,我甚至可以拨一个电话给一个我并不相识的人,就说:你好吗,不管你是谁。
──不管你是谁
──你好吗
我对着电话听筒说。
──很好
──我很好
电话听筒对我说。那是一个陌生的声音,声音很模糊,非常远。我听见了声音,有人和我说话了。听筒那边有声音过来,我因此很是高兴。
──喂喂
我喊。
──让我清清楚楚地告诉你们
──你们是一点也用不着担心的
电话听筒那边的声音说。
──喂喂
──你是谁我又喊。
──地球正在新陈代谢。地球正在繁殖自己的第二代。地球是一个细胞。它是生物。它将诞生一个新的婴儿
──在南端的冰山之中,有一座新的山将从地壳中升起,海面会有一个岛,这即是我们另外一个地球电话听筒那边的声音说。
──在这新的星球上,地下埋藏的矿产,比原来的还要丰富。海洋里的水,都是未经化学品染污过的。我们会坐船,到这新的行星上去,我们的船是第二艘挪亚方舟。旧的地球将逐渐萎缩,像蛇蜕落蛇衣,由火山把它焚化,一点也不剩。人类将透过他们过往沉痛的经验,在新的星球上建立美丽的新世界
电话听筒那边的声音说。我不知道听筒那边的声音是谁的声音,陌生而且遥远。但那声音使我高兴。电话有了声音,电线已经驳通,我的工作已经完成。我看看表,五点正。五点正是我下班的时间。那么就再见了呵。再见白日再见,再见草地再见。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