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
📙《秧歌》张爱玲
短评
政治性很强的命题作文,看完心会很堵。虽然张爱玲明显不擅长描写农村生活,但在刻意的背景下,微弱的爱情火苗却更显生动。虽然和《倾城之恋》里内心的恢弘相比,《秧歌》的爱情被挤压到几乎要灭了,但应该是很多人念念不忘的原因吧,包括我。
笔记
第二章
上火车以前,他最后一次到她那里去。今天这里有客人来吃晚饭,有一样鸭掌汤,月香在厨房里,用一把旧牙刷在那里刷洗那脾气的橙黄色鸭蹼。他坐了下来,点上一支香烟,他的包袱搁在板登上的另一头。在过去的半个月里,他们把所有的谈话资料都消耗尽了,现在绝对没有话可说了。
金根站起来走的时候,她送到门口,把两只手在围裙上揩抹着,脸上带着茫然的微笑。他把伞撑开来,走到弄堂里。外面下着雨,黄灰色的水门汀上起着一个个酒涡。他的心是一个践踏得稀烂的东西,粘在他鞋底上。不该到城里来的。
第三章
这样坐在那里,他的两只手臂在她的棉袄底下妥贴搂着她,她很容易想像到那幸福的未来,一代一代,像无穷尽的稻田,在阳光中伸展开去。这时候她觉得她有无限的耐心。
第四章
他要她多淘点米,中午煮一顿干饭。她不肯,说:“得要省着点吃了,已经剩得不多了。明年开了春还要过日子呢!”
“难得的,吃这么一回。”
“为什么今天非吃饭不可,又不是过年过节,你的生日也早过了,”她笑着说。好想听他亲口说一声,今天是她第一天回来,值得庆祝。但是他只露出很难为情的样子,固执地说:“不为什么。这些天没吃饭了,想吃一顿饭。 ”
第六章
军队移到了另一个区域。这已经是抗战末期了,交战的各方面由于极底疲倦,都变得满不在乎起来,谁也不肯认真卖命。往往经过轰轰烈烈的一场大战,一个人也没有死,简直成了闹剧化的局面。无论哪一方一鼓作气,向前冲过来,另一方就纷纷地集体投降;但是一有机会,就又倒了回去。大家就这样倒来倒去,不算一回事。整团、整师的军队,就像一大堆一大堆的筹码一样,有牌桌上推来推去。
使他(王霖)起反感的倒是一些小事——政府官员的妻子永远也做着官,吃粮不管事;此外,无论办什么事,也就跟旧社会上一样,还是得靠认识人,得要“找关系”。同时他对于政府有些惊人的浪费的地方也觉得有些心悸。譬如像重建北京上海的许多佛寺,造得金碧辉煌,仅只为了取悦于来访问的西藏代表。他知道这些钱都是从哪里来的,因为是由他经手,非常吃力地从农民身上一点一滴榨来的。
他(王霖)常常感到愤懑,但是他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气愤,像一个孤独的老年人被他唯一的朋友所悔辱,自己生一回子气,也并没有人去劝他,他熬不了多久,自己倒又去转圆。他除了党以外,在这世界上实在是一无所有的了。
第七章
顾冈对于这些并不感到兴趣——走向集体农场的最初步骤。要把农民刚得到的土地又从他们手里夺过来,这是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一步一步像断奶似地,使他渐渐失去了它。
第八章
月香吃吃笑着,竭力撑拒着,但是终于被迫站到行列里去。她从来没有跳过舞,她的祖先也有一千多年没跳过舞了,在南中国。她觉得这种动作非常滑稽可笑。其实她在上海的时候,也曾经看见过女学生和女工在马路上扭秧歌,当时也认为这是一件时髦事情。
第十章
将近午夜的时候,她确实知道他睡着了,方才把棉被分一半给他盖上,又在黑暗中摸索着,给他把被窝塞塞紧。于是他在睡梦中伸过手臂去拥抱着她,由于习惯。
第十一章
第二天他们天一亮就起来,磨米粉做年糕。古老的石磨“咕呀,咕呀”响着,缓慢重拙地,几乎是痛苦地。那是地球在它的轴心上转动的声音……悠长的岁月的推移。
第十三章
“我们失败了,”他沉重地说。然后他又重复了一遍,就像他还是第一次说这话。“我们失败了。”
顾冈没有作声。
“我们对自己的老百姓开枪,”王同志惘惘地说。
第十四章
她连爬带滚地下了山坡。她用麻木的冰冷的手指从那棵树上取下一包衣服,是他的棉袄,把两只袖子挽在一起打了个结,成为一个整齐的包袱。里面很小心地包着她的棉袄,在这一刹那间,她完全明白了,就像是听见他亲口和她说话一样。
那苍白的明亮的溪水在她脚底下混混流着。他把他的棉裤穿了去了,因为反正已经撕破了,染上了许多血迹,没有用了。但是他那件棉袄虽然破旧,还可以穿穿,所以留下来给她。他要她一个人走,不愿意带累她。
第十六章
“不要胡思乱想了,”他对自己说。他感到一种近于绝望的焦急的需要,他要相信王同志与仍他所代表的一切。自从共产党来了以后,他已经告诉了自己一千次。“相信他们吧。为了你自己的好处,你应当有信心。”如果“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那么现在这种信仰就是知识分子的鸦片,能够使他们愉快地忍受各种苦楚,种种使人感到不安的思想与感情都被麻痹了,也不会受到良的心的责备。
顾冈站在旁边看着,那皇皇的锣声与那滔天的火焰使他感到一种原始性的狂喜。“这不正是我所寻找的么。”他兴奋地想。“一个强壮的惊心动魄的景象,作为我那张影片的高潮。只要把这故事搬回去几年,就没有问题了,追叙从前在反动政府的统治下,农民怎样为饥饿所逼迫,暴动起来,抢粮烧仓。”
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