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时期文学

完成对明治时期日本文学的一次大阅读体验,一共读了10本(5本夏目漱石),收益颇丰。

明治时代是日本近代的开始,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剧变,也体现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现代性一直是我热衷的话题,带着这个思路读会有更深的理解。

File 作者 类别 初发表 读完 评分
《我是猫》
  • 夏目漱石
长篇 1905-1906 2024-09 10
《少爷》
  • 夏目漱石
长篇 1906 2024-08 8
《草枕》
  • 夏目漱石
长篇 1906 2024-08 8
《门》
  • 夏目漱石
长篇 1910 2024-09 8
《心》
  • 夏目漱石
长篇 1914 2024-08 9
《不如归》
  • 德富芦花
长篇 1898-1899 2024-09 6
《破戒》
  • 岛崎藤村
长篇 1906 2024-08 7
《〈少爷〉的时代》
  • 关川夏央
  • 谷口治郎
漫画 1987-1996 2024-08 10
《青梅竹马》
  • 樋口一叶
短篇 1892-1896 2024-08 9
《舞姬(森鸥外)》
  • 森鸥外
短篇 1890-1916 2024-08 8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 石川啄木
短歌 1910-1912 2017-04 9

开端

00 Attachment/s34299659.jpg|150

📘《〈少爷〉的时代》
今年遇到这套漫画是值得纪念的事,因为这是打开明治时代文学的索引。

明治时代文豪的众生相,日本在现代转型中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面临的几次时代选择,完全可以当成历史书来看,画功也非常好。

✍🏻夏目漱石(1867-1916)

00 Attachment/s34664040.jpg|150

📗《我是猫》
如果明治时代只读一个作家,就读夏目漱石,如果只读一本,就读《我是猫》,夏目漱石38岁发表的处女作。

我觉得这是最能代表明治精神的一本书,如今看来不仅没过时,还因历史的映照显出更长远的价值。

小说没有特别严谨的结构和非要不可的情节,还是通过连载发表,所以从哪里开始都读得下去。

最后一章是集大成之总结,主要人物齐聚,并点破了隐含的主旨:日本社会在急速的现代转型中人们形成的互为监视的新型关系和遭遇的精神危机(猫眼看人本身就是这个主题的客体表现)。

00 Attachment/s29610224.jpg|150

📗《少爷》
日本的国民读物,据说在11天写就,因为行文酣畅,一口气读完。文字多处令人忍俊不禁,现代的很多口语表达,也有可能来自于此。

此译本不错,虽然注释多到有时觉得烦,但历史的注解对理解明治时代的背景还是有很多帮助,配合《〈少爷〉的时代》一起阅读感更佳。

00 Attachment/s29539413.jpg|150

📗《心》

今年盛夏时节,明治天皇驾崩了。当时,我觉得明治精神,始于天皇,亦终于天皇。我等受明治的影响最深,一种今后若想生存下去,终究将落伍于时势的感觉强烈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夏目漱石《心》

夏目漱石晚年大作,篇幅不长但浓度很强。两层故事,四次死亡(主人公父亲、K、乃木、先生),每一种都带着不同层面的结束。

大篇幅隐喻的心理描写,既有时代洪流的动荡,又有现代转型中人的孤独,这种孤独是深入的哲学母题,似乎也是嫉妒与情欲的极致。

00 Attachment/s29423693.jpg|150

📗《草枕》

可怖的事物,只要能如实地看到可怖的模样,就成为诗。惊人的事情,只要脱离自我,一心想到其惊人之处,就成为画。
——夏目漱石《草枕》

很神奇的作品,散文和小说混杂的文体。是没有达成目标的短暂旅行,也是一次艺术家的内心探索,还有现代和传统的碰撞,人们之间刚粉碎又刚建立起的新的关系。

除了画与诗的论述之外,印象深刻的是主人公面对即将远赴战场的人的心境,遥远、黑暗、凄凉的北国,那个世界硝烟弥漫,这个世界安静超凡,文明在分裂的共处中螺旋向前。

00 Attachment/s29428405.jpg|150

📗《门》
像一部日本黑白电影的情节,两棵共同生长的树,没有向外伸展的余地,向内愈扎愈深,深度增加了,广度也就失去了。

我想到过,曾描述过,如今也是真实的处境。但两棵树也需要交流,所以还是要出《门》。

✍🏻森鸥外(1862-1922)

00 Attachment/s29479970.jpg|150

📗《舞姬(森鸥外)》

“去美国。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时,我就听人说日本不行,并没指望什么。”
“那就好。除了俄国,就是美国不错了。日本还没那么进步。日本还在修葺中。”
——森鸥外《修葺中》

看森鸥外要带着历史眼光,很多文字要结合时代背景。他的创作生涯被分成了三部分:

  1. 早期:舞姬三部曲时代,跟欧洲的浪漫主义写法没什么区别,甚至读不出来是日本人写的,《舞姬》这个半自传体的故事影响了他的一生;
  2. 中期:仕途浮沉十八年后再次提起笔,《修葺中》带有浓烈的明治时代色彩,《沉默之塔》更是“大逆事件”之后对国家走向的忧思,《雁》是他笔法最成熟的中篇,如果只选一篇就看这个;
  3. 晚期:晚年转向历史小说的写作,文学性不强但哲思部分较多,感觉对鲁迅的影响不小。

森鸥外大概只做了半生的职业作家,也基本没留下长篇,但在日本文学史上地位很高,由于军人身份在国内的宣传不多。想了解明治时代的日本作家还是绕不过去。这个译本推荐。

✍🏻樋口一叶(1872-1896)

00 Attachment/s33989253.jpg|150

📗《青梅竹马》

想到这里,她转过身,啪嗒啪嗒地顺着铺石走了。信如这才落寞地回望,只见脚边落着一片掺了红色的友禅染,被雨淋湿了,那红色恰似一片红叶般艳丽。他觉得那红色惹人怜爱,却并不伸手去拿,光是呆呆地看着它,满心忧伤。
——樋口一叶《青梅竹马》

生在明治初年的女性作家,虽然仅有短短的24年生命,但留下诸多影响后世的作品。

她是日本首个在纸币正面出现的女性,标题中篇《青梅竹马》被余华列入影响他创作的小说之一

明明每个都是凄苦的故事,但读一叶却是个美妙的过程。用词很美,旁征博引,比喻和用词都很巧妙。早期作品措辞残留着幕末时代的残留古韵,到后来所谓“奇迹的14个月”,看得出明显的风格改变,现代转型给作家的影响显而易见。遗憾的是生命太短,否则,应该能读到她的长篇吧。

此译本值得推荐,导读也很清楚。

✍🏻石川啄木(1886-1912)

00 Attachment/s28685720.jpg|150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一封谁见了都会怀念我的长信》

说是悲哀也可以说吧,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
比人先知道恋爱的甜味,知道了悲哀的我,也比别人先老了。
—— 石川啄木《事物的味道,我尝的太早了》

他的作品不多,都是周作人翻译的,再版过几次,这两版都可以。《一握之砂》和《悲哀的玩具》(相关节目见:193 突然十年便过去·文字版303 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是他负盛名的作品。

他的短歌主要对传统形式进行了创新,不过翻译成中文后很多韵味也不容易读出来。年轻时很容易喜欢这些,或许因为他的年纪也永远留在了年轻时。

✍🏻岛崎藤村(1872-1943)

00 Attachment/s34145947.jpg|150

📗《破戒》

明治时代自然主义小说的代表,自然与心理的交替描写,如今看起来有点过时。不过这本书科普了日本曾经的“种姓制度”——非人与秽多。明治时代是“破戒”的开始,但出身对人的影响似乎延续至今。

✍🏻德富芦花(1868-1927)

00 Attachment/s29640014.jpg|150

📗《不如归》

我自己明治时代文学主题的收官,社会派小说的代表,这本号称日本版《孔雀东南飞》,但和其他好几本一样,基本没读下去。

国内大多是早期翻译本,林纾、丰子恺、于雷,因为译者的时代原因,措辞跟如今的阅读习惯还有差距。

✍🏻其他作家

如下是在《〈少爷〉的时代》中摘录出的,并挑了国内可以读到的比较好的译本,大部分因为时代的原因,已经不适合现今阅读口味,供参考。

✍🏻小泉八云(1850-1904)

日本现代怪谈文学的始祖,代表作《怪谈》。原名拉夫卡迪奥·赫恩(Lafcadio Hearn),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化传播者,生了白皮肤的日本人。

✍🏻二叶亭四迷(1864-1909)

日本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开拓者,代表作《浮云》率先使用口语体,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言文一致”体小说的开端,增强了小说的叙事功能。1908年,他作为《朝日新闻》的特派记者前往俄国圣彼得堡。由于健康状况不佳,他在归国途中因肺病去世。

✍🏻正冈子规(1867-1902)

近代俳句和短歌的先驱,夏目漱石的挚友。他在俳句和短歌的革新上具有重要影响,提倡“写生”主义,强调用当代语言真实反映生活。 和夏目漱石在东大预备班时相识, 夏目漱石曾经到乡下任教的地方是松山(也就是《少爷》的故事发生地),这是正冈子规的老家。

正冈子规曾激励夏目漱石的创作,也曾经启发他创作《我是猫》。正冈子规在生命最后一年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著名俳句集《我去你留两秋天》,这首诗也是他告别漱石时写下。那部豆瓣没有条目的电视剧《坂上之云》里可以看到较详细的生平。

✍🏻尾崎红叶(1868-1903)

拟古典主义作家,代表作《金色夜叉》,被称为日本版“呼啸山庄”。

✍🏻泉镜花(1873-1939)

作家和剧作家,以其独特的怪谈和浪漫主义作品而闻名,著名作品包括《汤岛之恋》和《高野圣僧》。

芥川龙之介是泉镜花的崇拜者,曾称赞其为“古今以来独有的文宗”。芥川在其作品中融入了泉镜花的浪漫主义元素。

✍🏻土井晚翠(1872-1952)

诗人、英文学者,翻译了《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词作《荒城之月》是明治时代的知名民谣。

✍🏻国木田独步(1871-1908)

自然主义先驱作家,代表作《武藏野》《牛肉和马铃薯》。

✍🏻长谷川伸(1884-1963)

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赌徒走入相扑场》。

✍🏻志贺直哉(1863-1971)

白桦派代表人物,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在城崎》《暗夜行路》。

✍🏻永井荷风(1879-1959)

耽美派作家,代表作《濹东绮谭》《竞艳》。

✍🏻坪内逍遥(1859-1935)

英国文学研究家、小说家,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集(《莎士比亚悲剧集》《莎士比亚喜剧集》)。

✍🏻幸德秋水(1871-1911)

日本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因“大逆事件”受牵连被处死。

▶最后加一句,用当下眼光看待历史人物,或多或少已不满足此时的价值观,这是无可避免的,比如明治时代的作家以现在的眼光看基本都是渣男。

▶日本冉冉升起的时代也是中国迅速沦落的年代,但明治时代的文人和思想对我国现代转型同样起了重要的引领和桥梁作用。

▶明治作家多早夭,也如流星般的明治时期。时代激变的同时日本也很快将整个亚洲拖入深渊。

附:历史事件

大逆事件(1910-1911)

大逆事件是发生在1910年至1911年间的一起重大政治事件,主要涉及对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政治迫害。

大逆事件的起因是1910年5月,信州的社会主义者宫下太吉等人因涉嫌制造炸弹而被逮捕,随后被指控计划暗杀明治天皇。这一事件成为政府打压社会运动的借口,导致大量社会主义者和无政府主义者被捕。在随后的调查中,政府以大逆罪(即对天皇及皇族的危害罪)起诉了26名嫌疑人。尽管大多数被告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法院仍在非公开审判中迅速作出判决。1911年1月,24名被告被判死刑,其中12名在判决后不久被执行死刑,另12名则因特赦减刑为无期徒刑。

大逆事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事件后,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遭到严厉打压,进入了所谓的“冬天时代”。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当时政府对异议声音的强硬态度,也引发了对政治迫害的广泛批评。

战后,关于大逆事件的真相逐渐被揭露,许多被判死刑的参与者被认为是冤屈。此事件至今仍被视为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象征着对自由和权利的压制。

📚相关书单

乃木希典自杀事件(1912)

乃木希典是日本明治时代的一位重要军事将领,他于1912年明治天皇去世后选择自杀,事件被称为“殉死”。乃木希典在日俄战争中表现突出,但也因其指挥下的惨重伤亡而感到深深自责。明治天皇去世后,乃木希典与妻子乃木静子于1912年9月13日自杀,以此表达对天皇的忠诚和哀悼。

乃木希典在明治天皇生前曾请求切腹自尽,但未获允许。天皇去世后,乃木希典认为自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选择与妻子共同自杀,象征着对天皇的忠诚和武士道精神的体现。他们的自杀方式是剖腹,乃木希典在妻子自杀后也进行了切腹,最终身亡,享年62岁。

乃木希典的殉死在日本社会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被视为武士道精神的象征,许多日本人将其视为忠诚和牺牲的典范。乃木夫妇的自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忠诚与荣誉的讨论,并在日本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此后,乃木神社在日本各地建立,以纪念乃木希典及其精神。乃木希典的殉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当时日本社会对天皇及其权威的极端崇拜。这一事件至今仍被人们铭记,成为日本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相关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