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读书报告

‌‌‌待业的一个月,阅读量有明显提升。从开始的焦虑到后半段的无所谓,读书熨服了焦躁,应了那句“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本月读了17本,核心主题是“俄罗斯文学”,覆盖了从未尝试过的大部头,也是重大突破。

俄罗斯文学

陀思妥耶夫斯基

s33863869.jpg|150

📕《罪与罚》★★★★★
‌‌‌陀思妥耶夫斯基/2021/译林出版社

00 Attachment/s32293119.jpg|150

📕《罪与罚(学术评论版)》★★★★★
‌‌‌陀思妥耶夫斯基/2019/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月暴击第4本。本帖的俄罗斯文学部分按阅读倒序排列,陀氏是本月收官,选择了晚期的最重要作品,本以为会有一定难度,但有了之前几本的铺垫后很顺畅并激动的读完了,后半段对人物心理的挖掘戳到炸。

‌‌‌《罪与罚》和《战争与和平》个人觉得结束在正文,没有尾声会更好,不过尾声当然代表了作者的态度,也看出两位作家区别的观点。关于陀氏的作品还远没有展开评价的资格,且若连续阅读心理承受的冲击未免过大,后续计划从早期到末期的作品慢慢深入。

‌‌‌最先读的是译林出版社今年刚出的汝龙译本,从语言风格上非常满足,后来匹配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学术评论版,小说部分是曹国维翻译,主要浏览了下正文重点章节的描写和文本注释,以及后附的几篇专业评论,补充了很多的之前未获知的背景和分析。这两个版本都可以收藏。

托尔斯泰

00 Attachment/s32314076.jpg|150

📕 《战争与和平》★★★★★
‌‌‌列夫·托尔斯泰/2019/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本月暴击第3本。如果人生可以分为读过陀氏前和读过陀氏后,那么托氏也一样。读过《战争与和平》以后,可以确切的感知看待人类的视角有了不同,如果再年轻十几二十岁会更强烈。最大的感受有三点:
‌‌‌1、对庞大人物体系的驾驭,每个人都有非常合逻辑的互动和心理变化;
‌‌‌2、对生死、人生意义、历史观的思考;
‌‌‌3、对战争的微观描写,如同人带着摄像头般在战场中穿行的视觉。

‌‌提一下版本,我选的是草婴译本,是托尔斯泰作品中非常资深的翻译名家,译文非常流畅,部分情节甚至可以一目十行,但读过后的确体会到很多人提到的问题:口吻过于本土化、人名和称谓的简化、细节描写的省略(没有确凿证据,勿喷)。初阶者以草婴版作为阅读入门没有任何问题,起码可以建立阅读信心,句子简单,不会被俄罗斯繁复的人名称谓绕晕,但我未来暂时不会选草婴的其他译作。

索尔仁尼琴

00 Attachment/s26586156.jpg|150

📕《癌症楼》★★★★★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2013/译林出版社

本月暴击第2本。开头的阅读难度较高,后来通过边看边手列人名表的方式渐渐解决了人名复杂的局面。

全书金句频出,姑且不考虑隐喻的含义,仅就每个人本身的复调故事已经非常深刻。可以看出这本的技巧更偏向西方,内容和结构很精致成熟,因此能获诺贝尔文学奖也容易理解。

00 Attachment/s33549608.jpg|150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索尔仁尼琴/2012/人民文学出版社

是一部中篇小说,主要叙述主角伊万在劳改营里一天的生活,作者早期的作品,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中获得了巨大的名声及影响力,也奠定了后续的写作基调。

艾特玛托夫

00 Attachment/s29604628.jpg|150

📕《一日长于百年》★★★★☆
‌‌‌艾特玛托夫/2017/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月暴击第1本。艾特玛托夫的国籍是吉尔吉斯斯坦,是这个中亚小国的国宝级作家,去世的年份被吉尔吉斯斯坦宣布为艾特玛托夫年。因为主要作品均发表在前苏时期,算是广泛意义上的俄罗斯文学,《一日长于半年》是他的首部长篇小说。

读完《失落的卫星》后按图索骥找到的作家,看了在国内出版的主要作品,这部最喜欢。现代与传统,神话与记忆,人何以为人,囊括的范围浓厚,如果一定说缺憾,就是过于局限在传统这一主题,少了更高级的升华点。号称诺贝尔遗珠,据说被评委嫌弃的原因之一是发表过反LGBT言论,其态度从他的文本中可以略知一二。但《一日长于百年》还是本月唯一看哭的书,那是永远逝去的,或者说从未属于过我们的一切。

00 Attachment/s29715208.jpg|150

📕 《白轮船》★★★★
‌‌‌艾特玛托夫/2017/天津人民出版社

不是给小孩子看的童话,几乎可以称作童年残酷物语,这是艾特玛托夫在中国最通俗和广为人知的一部作品,《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一个晚上读完的书。

最后孩子随水流走,童真及对世界的想象也随之消失(糟糕,剧透!),结尾的描写将主题猛然拔高到另一个层次,也是本书最美的部分,每当你低头锤问真理和永恒的时候,都会惊叹《白轮船》里对生死的视角和赞美。

00 Attachment/s29979023.jpg|150

📕《成吉思汗的白云》★★★★
‌‌‌艾特玛托夫/2018/华文出版社

几个中短篇的集子,题材非常有前苏联工业化大生产的时代特征,如今看起来竟不违和。文字很炽烈,人物心理、景物和氛围十分恰到好处,立场忽左忽右,几篇的收尾处都能让人屏息,让人有想回到青春再热血一次的念头,不过又觉得即使能回,也无法傍身于过往,命运于我似乎只能向不同的方向奋而走去,而阅读艾特玛托夫的文字,像一个在生命的奔流中回望倾听生命与自然的机会。

每篇都比较推荐,个人比较喜欢《和儿子会面》,《成吉思汗的白云》这篇据作者说是《一日长于百年》的增补,可惜是节选,未窥全貌。

文学(其他)

文学评论

00 Attachment/s33507301.jpg|150

📕《俄罗斯文学》★★★
‌‌卡特里奥娜·凯利/2019/译林出版社

不同于常规的通识或简明通史,这本书以俄国文学开辟者和奠基人普希金为引,用其诗句对俄罗斯文学的几个方面展开切片式介绍,是比较新颖的论述方法。有印象的部分是对苏联文学和道德伦理之间关系的表述、以及在西方的视角下对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的欣赏与偏见。如果抓不住主线有可能看的有点迷糊,还是需要篇幅更长、系统性更好的专著(比如:《俄国文学史》)。

游记

00 Attachment/s33660509.jpg|150

📕 《失落的卫星》★★★★
‌‌‌刘子超/2020/文汇出版社

豆瓣2020年度非小说类的榜首,刘子超过去是媒体人,现在应该是自由撰稿人,本书基于他在中亚九年内间断的旅行经历写就。这本书填补了国内中亚国家游记的空白,文学和历史功底很强,顺带跟着笔者观察行走了一遍中亚的人文和历史,那种随着苏联解体后经济和社会发展停滞的失落感也是作者着力凸显的,边阅读边看地图及google,像是真实走了一遍。

因为以国家为线索而非严格的时间顺序,每个部分间有点衔接不上,前三个国家比较深入,尤其是吉尔吉斯斯坦,直接让我找来了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去读,后两个国家因为经历原因着笔不多。

00 Attachment/s33456155.jpg|150

📕 《沿着季风的方向》★★★
‌‌‌刘子超/2019/人民文学出版社

《失落的卫星》后再读这本作者更早东南亚及南亚的游记,可以看出明显的进步,这本也是一段一个国家,但篇幅不长,内容联系也不多,深度和丰富程度都要逊色一些。还有一本《午夜降临前抵达》未来再看。

随笔/回忆录

00 Attachment/s33921954.jpg|150

📕 《浮木》★★★
‌‌‌杨本芬/2021/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除了亲属之外,也增加了一些作者生命里出现的重要人物。内容组合略松散,个人视角的吉光片羽,喜欢《秋园》的可以找来看。

00 Attachment/s29459566.jpg|150

📕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2017/文化发展出版社

图书馆逛顺带翻完的书,带时效性的短杂文一般没有太多阅读价值。最可爱的是最后和李银河的往来书信,一句句开篇的“你好哇,李银河!”让人忍俊不禁。非常独特且坦诚的伴侣,如果王小波没有这么早逝,不知后事会如何发展。

推理小说

00 Attachment/s33880929.jpg|150

📕《字母表谜案》★★★☆
大山诚一郎/2021/河南文艺出版社

本月各大up主都在荐的推理神作,其实是一本很旧的书,原作出版于2004年。读毕只是觉得不差,但远不到封神的程度,这种缺乏情感和文字美感的本格推理很难让我有持续的热情,只是闲暇时锻炼一下脑力。

本书用一所公寓中的侦探爱好者的聚会及每篇字母为线索连成4个风格各异的故事,高潮落在最后一篇《Y的绑架》,占了一半篇幅,神奇的四次翻转是非常规范且程式化的本格写作。

艺术/设计

00 Attachment/s29726204.jpg|150

📕 《设计与死》★★☆
黑川雅之/2013/电子工业出版社

00 Attachment/s29726204.jpg|150

  • 设计与死,黑川雅之,中信出版社,读完:2021-07,评分:6/10

绘本

00 Attachment/s29845861.jpg|150

📕《料理图鉴》★★★★
越智登代子/平野惠理子绘/2018/后浪/湖南美术出版社

可爱的指南绘本,还有好多主题,丛书名叫“美好生活图鉴”,翻译过来就是“废柴的生存之道”。恨不得从怎么烧水、怎么选食材、怎么用厨具、怎么洗菜、切菜开始教,照顾到现代宅男宅女的真实入门级需求,可以作为必备的速查工具,比大部分的美食app编排的更科学,内容更有用。

附:2021年读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