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读书报告

哲学是很好磕的

年初给自己定了两个目标:1/每月主题;2/五本以上有效阅读。

1月在豆瓣共标记了25本读过,不含杂志MOOK类共19本,远超目标,年初的动力比较足,当然也需要生活平稳,继续保持。

算是比较完整的一次主题阅读,月初定的主题是哲学,后来又加了文学。

哲学主题

哲学入门

00 Attachment/s7057006.jpg|150

📘《西方哲学史讲演录》★★★★★
赵林 / 2009 /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直想找个角度切进哲学,入门类的读物看过一些,但苦不见全景。年初开始读的这本,根据赵林老师在武汉大学和东南大学的西方哲学史通识课的录音整理而成。说是西方哲学史,只讲到了黑格尔,结构上用了一半的篇幅来讲述古希腊哲学,对了解西方哲学思想的起源和发展脉络有很大帮助。

讲演录的好处是没有特别生涩的词汇,表达更口语化,对重要的概念,不像其他教材更在意结构和内容的形式感,可以随时call back加深印象。有鲜明的个人观点与风格,光是前言和导论中对哲学与人的关系、哲学有什么用的阐述就非常令人感动。看完这本,基本可以按图索骥去深化后续的学习范围,其他哲学概论似乎都成浮云,至少不再需要读黑格尔之前的西方哲学史了。

00 Attachment/s29628257.jpg|150

📘《哲学起步》★★★★
邓晓芒 / 2017 / 商务印书馆

这本书根据邓晓芒老师在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的一门针对非哲学专业的课程录音整理,是一本更加入门的哲学讲演录。按后记里所言,甚至是一本边讲边写的书,结构上不同于传统的西方哲学史,更多是哲学这门课的导论,从人、自我意识、自由三方面(对应高更的画作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里的三个问题)分别论述了人类思辨能力的形成与演进,西方为主,中国为辅。

内容对我略浅,只有最后一部分“自由与必然”比较有意思。如果对哲学一无所知,建议从这本开始读起,语言浅显,可以看到讲师的表情,每节片段甚至能听见鼓掌声。可能因为听者的原因,结构上不够完美,一些内容可能出于更便于理解和传播的原因进行了简化,甚至有比较武断的定论,最后落脚点也更加唯物,见仁见智吧。

00 Attachment/s3202403.jpg|150

📘《哲学的思与惑》 ★★★
爱德华·克雷格 / 2008 / 译林出版社

读的第一本牛津通识读本,看的是2008首次引进的小开本,后来在2013年再版过一次,前后中英文对照,要是能中英文穿插在一起可能阅读起来会更加方便,可惜中英文的信息容量并不相同,如果那样排版会浪费不少空间。

英文书名就叫Philosophy,中文楞是加了个“思与惑”,可能觉得单是这样100多页的内容作为哲学的通识标题的确有点大。书的前半部分用三章分别讲述了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方式,跟邓晓芒的《哲学起步》类似,作者的三个问题是“我应该做什么?我该如何知道?我是什么?”,后半部分列举了一些基本的哲学主题与主义,结构松散,对大多数国人应该很难通过这本书来进入哲学世界。

00 Attachment/s24413906.jpg|150

📘《人生的意义》★★★☆
特里·伊格尔顿 / 2012 / 译林出版社

牛津通识第二本,这绝逼不是通识,既不是所谓的人生幸福课,也没有给出人生的意义的答案,反而以什么叫意义的问题出发对人生意义进行了比较繁复的论述。

当然不是说内容不好,相反,因为作者是英语专业的教授,论述兼带哲学性和文学性,文字是相当不错的,完全可以不作为通识来阅读。等把近现代的哲学思想了解一遍后,可能会理解的更多。

本月最后一天读完,幸好有了点之前基本哲学入门的铺垫,不然这本书并不是非常新手向的。序言是邓晓芒老师写的,沿着序言的导论去理解会容易一些。

存在主义

00 Attachment/s29675043.jpg|150

📘《存在主义咖啡馆》★★★★☆
莎拉·贝克韦尔 / 2017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比较好读的哲学主题休闲书,是一本存在主义思想史和人物传记,作者曾经做过十几年的图书管理员,显示出强悍的资料收集能力,语言表达也非常了得。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说没落、消失、还是完全融入了每个现代人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虽然还没读过萨特、波伏瓦,从人物的生平历史和刘擎的课里,觉得存在主义本身就应该属于强者,而不应是现代虚无主义者的救命稻草,一个人要真的足够强大,才能勇敢的号称“存在先于本质”,自己创造自己的人生意义。

这个月唯一让我落泪的书,尤其是最后两章,在看到在波伏娃死后,墓边朗读她的文字,那种淹没在历史里的混乱错觉,人生曾充满的苦难、充盈又终将消失的复杂感受,大概就是文学和哲学带给人的力量。

现代性论述

00 Attachment/s1922706.jpg|150

📘《悬而未决的时刻》★★★★
刘擎 / 2006 / 新星出版社

其实是一本有关现代性的论文集,本不应该出现在公众视野。去年在“得到”上听了刘擎老师的《西方现代思想40讲》,觉得讲的很清楚,发现很早就标记过他的这本书,年初又逢他居然加入了奇葩说的录制,就安排在了这个月来读。

虽然做了很多标注,但这本书对现在的我难度还是比较大,提到的内容在现代思想课里大多有所涉及,不过内容就没那么通俗,建议还是先去读刚刚出版的《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另外,附录里的那篇《当代中国的知识场域与公共论争的形态特征》也很有意思。

这是一本绝版书,在多抓鱼上预约了很久才买到,部分主题时效性比较强,可能已不是现阶段的主流议题(比如科索沃问题、后冷战时期的左翼思想、共和主义的复兴),再版的机会应该不大。

宗教入门

00 Attachment/s26872703.jpg|150

📘《人的宗教》★★★★
休斯顿·史密斯 / 2013 / 海南出版社

基督教视角、西方描述方式来看各大宗教的起源、教义和内核。对于习惯了中国作者的读者,其实阅读体验不会特别好。

去年听了李林老师的宗教学通识,对整体宗教框架有了大略了解,想再找本宗教学的通识看看。李林的讲义肯定更加干货,但毕竟不是书,未免缺乏些阅读的乐趣,如果有兴趣慢下来了解各宗教的发展故事,也可以从这本开始。不过我没有读完,印度教、佛教、道教详尽看了下,伊斯兰教之后的内容就草草读过了。

文学主题

文学批评

00 Attachment/s28005459.jpg|150

📘《如何阅读一本小说》★★★★
托马斯·福斯特 / 2015 / 南海出版公司

这是一本文学鉴赏的入门书,知名度不如作者的另一本《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这个月先读了这个。

标题直译明明是“如何像专业人士一样阅读小说”,可能为了蹭《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热度。内容挺好,既补充了书单,又对很多写作技巧有了更多理论性的理解,留下不少笔记。每篇都是独立的主题,小课堂的感觉,这个主题的书还要再读一些。

00 Attachment/s33507409.jpg|150

📘《黑暗时代的爱》★★★★
科尔姆·托宾 / 2020 / 人民文学出版社

诺贝尔呼声很高的作家的一本有关同志作家和同志文学的批评和随笔集,作者本人也是同性恋。副标题直译应该为“从王尔德到阿莫多瓦的同志生活”,译名省略了后边的部分,可能为了出版方便。

第一篇《徜徉于绿林》算是同志文学史,接下来是以历史上知名的几位同性恋作家或艺术家的生平及作品为串联进行的解读,八卦生活是一方面,还有不同历史时期的作家在同志身份压力下的生活选择和作品呈现也很值得了解。

这本书写于很早,英文版2002年就出版过,大概是托宾近年在国内的人气渐高,去年引进之后甚至爬上畅销书榜。当年托宾的《空荡荡的家》也是我的年度图书,作者的其他作品未来也会继续去看。

虚构

00 Attachment/s33641077.jpg|150

📘《逍遥游》★★★★☆
班宇 / 2020 / 理想国|春风文艺出版社

班宇的第二本个人小说集,近年很受关注的新作家。与上一本《冬泳》相比,遣词造句更加漂亮,不用太多情节都能将人吸引进去。

故事的题材都在东北、沈阳,这次几乎全部故事甚至都涉及了铁西区。主人公均是社会地位和情感上的边缘人,作者用了很多诗意的表达将文中人物心境与遭遇放大,每篇的结尾充满孤独感,看多了有一点雷同。

最喜欢的几篇是《双河》、《渠潮》、《逍遥游》。

00 Attachment/s33519539.jpg|150

📘《呼吸》★★★☆
特德·姜 / 2019 / 译林出版社

去年的豆瓣文学类高分图书,也是这些年国内外都很火爆的华人科幻作家。豆瓣评分高达8.6,不知道是不是好的科幻作品奇货可居,供需关系不平衡的缘故。

看上去至少有一半是很旧的文章,探讨的多是过去主流的物理学和哲学问题,对我来说语义过于直白,后边有几个超短篇有点凑数。

比较喜欢前两篇《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和《呼吸》。

非虚构

00 Attachment/s33783660.jpg|150

📘《弃猫》★★★
村上春树 / 2021 / 花城出版社

此书只有3万字,104页,定价48元,出版社把专栏文章拿出来单独出版,看村上的果然是卖个情怀。内容很简单,大约半小时读毕,相当于长一点的公众号文章,非常适合刷书党。结构还算精巧,内容是有关父亲的一生和与父亲和解的故事,亲情和猫,这主题也没办法让人吐槽,否则就不太是人。

真正的主题其实是他小说里千篇一律的“偶然性”,结尾描述比较精彩,有种通俗的美感。但总觉得,真的就只有这些吗?总的来说,更适合都市里所谓活在当下的孤独患者。

00 Attachment/s33665416.jpg|150

📘《读库2002》★★★★
张立宪 主编 / 2020 / 新星出版社

在广东美术馆里的图书馆(比较诡异的地方)里翻到的,也好多年没有读过读库了,这本内容比较感兴趣。

首先被开篇的主题文“中国的残留邦人”访谈吸引,讲的是二战结束后在中国境内的残留孤儿、残留妇人的经历。采访人是日籍华语作家吉井忍,也是在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作者了。还有一篇朦胧诗人郭路生的文章也不错。

00 Attachment/s33723840.jpg|150

📘《不平等的尸体》★★★
西尾元 / 2020 / 上海译文出版社

00 Attachment/s33689095.jpg|150

📘《看护杀人》★★★
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 / 2020 /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不平等的尸体》和《看护杀人》是上海译文很有名的“译文纪实”系列,封面一直都很有识别度,出版的社会意义高于内容本身。

《不平等的尸体》是以一个法医的视角看不同尸体的遭遇从而推演出的社会不平等,《看护杀人》是老龄化社会中看护人员因无法忍受常年高强度、高压力的看护而杀掉亲人的故事。

标题都跟原本预计的内容不大一样,第一本法医笔记的内容多一些,可能非社会学者的缘故,对社会问题本身的挖掘很浅,第二本只看名字还以为是类似国内曾经的保姆杀人事件,其实内容基本都是直系亲属杀人。因为内容一般,几乎翻一下就知道了大概内容,于是弃读了另外一本《工作漂流》。

诗歌

00 Attachment/s29829559.jpg|150

📘《山羊之歌》★★★☆
中原中也 / 2018 / 新星出版社

想要读中原中也的诗是因为友川かずき的音乐,曾经出过一张唱片叫《中原中也作品集》,读完后不是特别对味。

是一位年仅三十岁就去世了的诗人,不过文字带给我的的冲击比石川啄木小。早期的和歌风格到晚期的达达主义的诗歌,家庭的天主教背景,导致不少诗中会带有福音的影子,甚至连诗集主题有一种说法也是代表了基督教里的山羊意向。

其他

绘本

📘《现实主义者》★★★★
阿萨夫·哈努卡 / 2021 / 广东旅游出版社

印刷质量和绘画风格不错,看过好多插画师的生活大都如此,在家办公、旅居世界各地、被各种生活琐事所烦。情节比较适合现代人,内容虽有所连续但一页就是一个故事,即使没整块时间,随意翻开1分钟也可以找到触点,很快餐、也很适合发表在ins上。

名字叫现实主义者,其实画的内容比较超现实,内容多涉及以色列面临的政治环境动荡的压力、与伴侣的争吵、丧丧的带娃日常,对大部分读者来说应该既有新意又有共鸣。

休闲/效率

📘《人生笔记》★★★★
奥野宣之 / 2013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子弹笔记》 ★★☆
赖德·卡罗尔 / 2019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因为去年底偶发的想法记读书笔记和日记,然后把市面关于笔记的很多书都找来翻了翻,内容乏善可陈。最推荐的是奥野宣之的笔记记录术,他推崇以时间顺序all-in-one记录所有内容,就是所谓的“一元记录法”,并定期复盘反思,实践了一下最适合我。

类似的内容他出了很多本,大同小异,觉得看着这本《人生笔记》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帮助较大。相比较下,所谓康奈尔笔记法和子弹笔记法更加功利和目标导向,适合职场。

附:2021年读书记录